论“泥河湾层”
韩云生
摘要(Abstract):
<正> 桑干河盆地的“泥河湾层”,是我国北方早更新世的标准地层之一。过去对它的研究,主要是在盆地东部边缘露头区的泥河湾—红崖村一带;而对盆地内广大的覆盖地区,工作很少。近年来,我队对盆地西部地区的地震勘探和钻探工作证明,在东起阳原县、蔚县,西至大同市、朔县的广大范围内,“泥河湾层”普遍发育,厚约300~1,100米(图1)。本文侧重于井下钻遇地层的岩性、岩相特征和所包含的软体、微体古生物化石,对“泥河湾层”的
关键词(KeyWords):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
作者(Author): 韩云生
DOI: 10.19839/j.cnki.dcxzz.1982.02.007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德日进、杨钟健,1929:山西西部陕西北部蓬蒂纪后黄土期前之地层观察。地质专报,甲种第八种。
- 杨景春,1961:大同盆地东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。北京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),1期。
- 泥河湾新生代地层小组,1974: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几个地层剖面的观察,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,第12卷2期。
- 汪品先等,1975:我国东部新生代几个盆地半碱水有孔虫化石群的发现及其意义。地质科学研究院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集,地质出版社。
- 卫奇,1978:泥河湾层中的新发现及其在地层学上的意义。古人类论文集,科学出版社。
- 黄万波,1979:泥河湾的考察。科学实验,第10期。
- Barbour, G. B., Licent, E. and Teilhard de Chardin, 1927: Geological study of the deposits of the San Kan Ho Basin. Bull. Geol. Soc. China, Vol. 5, pp. 263-27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