讨论三面井组及其相关问题
李文国 ,申长福 ,贺希格
摘要(Abstract):
<正>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正蓝旗、正镶白旗以镶黄旗一带二叠纪地层,特别是三面井组,由于所处的大地构造部位和生物群性质,为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注意。 三面井村南二叠纪含地层,最初由李裕民(1958)报道。1959年菊紫云正式称其为三面井组。其层序是:
关键词(KeyWords):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
作者(Author): 李文国 ,申长福 ,贺希格
DOI: 10.19839/j.cnki.dcxzz.1986.01.003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李裕民,1958:河北北部发现上古生代海相地层。地质月刊,11期。
- 盛金章,1962:河北康保栖霞期的(竹蜓)类。古生物学报,10卷四期。
- 内蒙古自治区地层表编写组,1978:华北区域地层表,内蒙古分册。地质出版社。
- 韩建修,1980:论单通道(竹蜓)(Monodiexodina)及其类似属的形态、演化和分布。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,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分刊,第1卷,第1号。
- 夏国英,1981:内蒙古早二叠世含(竹蜓)地层及分带。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选集,科学出版社。
- 谷峰、黄本宏、梁仲发,1983: 内蒙古镶黄旗-赤峰地区二叠纪地层的新认识。中国北方板块构造文集,第一卷。
- 李文国,1983:内蒙古哲斯腕足动物群的再研究。中国区域地质,第四辑。